动辄就是“yyds、绝绝子” “网梗”吃掉了我们的语言?

而网络语言也会有副作用,比如超强的裹挟力,并造成表达的高度模式化,语言世界也可能会变得有点单调。都说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今天所出现的“失语焦虑”、语言高度模式化,或许也正指向一个更冷峻的现实:频繁使用网络梗,也在使我们的思维变得单一与极化。

动辄就是“yyds、绝绝子” “网梗”吃掉了我们的语言?

来源: 成都商报
2021-09-02 14: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网梗”吃掉了我们的语言?

众口一词的代价,其实就是“不假思索”

据报道,现在有一些年轻人开始担心互联网表达的“统治力”过强,导致人们逐渐“失语”,不会说话了。比如在豆瓣上就有人开设了“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小组。

无远弗届的互联网,对公共表达带来的是一种强势影响。一种新奇的互联网表达,迅速就会铺天盖地袭来,比如最近的yyds(永远的神),原本可能属于一种暗语,几乎一夜之间席卷互联网。

互联网语言之所以出现,本质是因为可以提高沟通效率。常见的网络梗会生成一个语境,人们只要使用这个语言,就会自动进入这个语境,不言自明地接入同频率的对话模式,人们可以快速领会潜在含义,进而“确认眼神”:对,我们就是一路人。

而网络语言也会有副作用,比如超强的裹挟力,并造成表达的高度模式化,语言世界也可能会变得有点单调。这点人们是有共识的,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

都说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今天所出现的“失语焦虑”、语言高度模式化,或许也正指向一个更冷峻的现实:频繁使用网络梗,也在使我们的思维变得单一与极化。

当一切都被“yyds”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存在高度拔高的风险,一个人或事物可能被抬到了不属于它的位置;当动辄就是“凉凉”的时候,可能也会造成认知错位,抹杀了一切改进的可能;脱口而出“绝绝子”“奥利给”的时候,或许也意味着无暇感受深沉意蕴,只剩下短暂的神经刺激……

众口一词的代价,其实就是“不假思索”——人们不再有耐心分辨真实世界的细微差别与具体情况,而满足于爽快、粗糙的文字宣泄。而这,可能才是互联网“失语”的真命题。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易之

(易之)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