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谢亭送别》 看红叶流水 品味离别之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说起许浑,后人们总是评价一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这首《谢亭送别》就是许浑“湿漉漉”风格的代表,且诗中情感深邃,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

读《谢亭送别》 看红叶流水 品味离别之愁

来源:中国青年网文化    2021-09-14 18:38
2021-09-14 18: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说起许浑,后人们总是评价一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而他也被人们称之为“千首湿人”,究竟这个称号是因何而来?他的出世、避世思想在其诗中又是如何体现?

今天,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与腾讯视频、一心明德文化共同打造的诗歌雅集文化综艺节目《邻家诗话》第十一期正式上线啦。

在本期节目中,符龙飞、方锦龙、与魏新、牛魔等人一起打起水漂、吃起青精饭、品茶吟诗,共同品鉴“大湿人”许浑的代表作——《谢亭送别》。

在“字斟句酌”环节中,牛魔和魏新为符龙飞详细讲述了许浑其人。许浑是晚唐时期具有比较大争议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且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上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因其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故有"许浑千首湿"之称,自编有《丁卯集》诗集。

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有“声律之熟,无如浑者”的赞语,但也有人批评他“专对偶”、“工有余而味不足”。

其实许浑诗中多用水气和他驻足之地是分不开的,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湖南、润州(今江苏镇江),这三处其长期的居住地均位于南方,南方多水、气候又潮湿、随处可见水意,这就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首《谢亭送别》就是许浑“湿漉漉”风格的代表,且诗中情感深邃,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

说起《谢亭送别》,那就不得不说“谢亭”,其又叫作谢公亭,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同时也是此诗的发生地。

与其他送别诗不同的是,许浑的诗第一句是从声音开始的——“劳歌一曲解行舟”。

在古代,送别时有唱歌送行的习俗,劳歌一曲,缆解舟行,我们可以从送别者的眼中感受到一种匆忙急促而无奈的气氛。

而“红叶青山水急流”则写出了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

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

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景反倒成为增添离愁的因素了,正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艺术辩证法。

并且这一句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对“水急流”的刻画,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

一个“急”字既透露出送行者当时的心理状态,也表现出整首诗的意境。

第三句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

以满天风雨着意烘托渲染自己的伤感,情与景相契合,是“以哀景写哀情”。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接抒情来,不但更富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全诗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愁之情,笔法富于变化,通诗没有一个“愁”字,但却让人感觉到处处“皆愁”。

劳歌一曲,此一愁;目送行舟,此二愁;酒醒人远,此三愁;风雨下楼,此四愁。诗人层层渲染,把友人去后的惆怅失落之情写到了极致。

在随后的“邻家雅趣”环节中,嘉宾们还一起参与制作了唐代的陶壶,唐代酒壶有什么特点?制作期间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在节目中寻找答案吧!

让我们一起漫步谢亭,看红叶流水,品味离别之愁,感受诗词中蕴含的意境吧!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56-1057

2. 同是送别别样趣——唐·送别诗两首对照品赏[J]. 陈继民. 语文月刊. 2012(11)

3. 许浑《谢亭送别》赏析[J]. 王林玉. 语文知识. 2006(02)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