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发现奥陶纪“角石古生物化石群体”

(记者 王天译)日前,有游客在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龙湖公园游玩时发现,在一块体积仅约2立方米的石头上,其表层分布着大大小小三十多处古生物化石。图为在邯郸市丛台区龙湖公园发现古生物化石的景观石。

河北邯郸发现奥陶纪“角石古生物化石群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11-04 14:02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1-11-04 14: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河北邯郸发现奥陶纪“角石古生物化石群体”

图为在邯郸市丛台区龙湖公园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侯剑飞摄

中新网邯郸11月4日电 (记者 王天译)日前,有游客在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龙湖公园游玩时发现,在一块体积仅约2立方米的石头上,其表层分布着大大小小三十多处古生物化石。4日上午,经专家鉴定,这些古生物化石是距今4.5—4.8亿年前奥陶纪的阿门角石化石,又被称为“化石中的海洋世界标本”,对研究古地理有重要的意义。

图为在邯郸市丛台区龙湖公园发现古生物化石的景观石。侯剑飞 摄

4日,中新网记者在龙湖公园看到,沿公园北门向西行约300米,路边的一处草地上,一块长约2.2米,宽约1.8米的不规则石灰岩上,多处分布着1厘米至7厘米大小不等的灰褐色角石化石,约有三十多处。

河北工程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赵巧静告诉记者,角石的外部形态为直锥形,壳面有显著的纹饰,显示化石的特点为壳直,可见体管,且体管大,位于近中心,呈扁串珠状等特征,为阿门角石的典型特征,因此鉴定其为阿门角石。

图为在邯郸市丛台区龙湖公园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侯剑飞 摄

据河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高级工程师孔令海介绍,在邯郸西部山区的灰岩地层中,角石生物化石广为分布。角石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是奥陶纪海洋中分布广泛的头足类生物,可作为划分地质时代的一个标志,对研究古地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为在邯郸市丛台区龙湖公园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侯剑飞 摄

经专家现场鉴定,龙湖公园除角石外,还有一块化石为菊石,但依然属于头足类。赵巧静说,邯郸地区的古生物化石资源较为丰富,除了角石外,三叶虫、腕足类、腹足类、笔石等古生物的化石,在邯郸也都曾被发现过。

图为在邯郸市丛台区龙湖公园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侯剑飞 摄

龙湖公园工作人员杨培介绍,这些石头都是从邯郸武安市运来,一块石头上分布着这么多化石实属罕见,近几天每天都吸引大量市民前来观看。(完)

(王天译)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