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浙江考古贡献:用80余年还原中国百万年历史

“浙江用80余年时间还原了中国百万年的历史,构建起浙江一万年的文化发展谱系和年代框架。王巍表示,浙江考古自1936年于良渚发端,在此后80余年中,为中国考古学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以及世界考古学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专家谈浙江考古贡献:用80余年还原中国百万年历史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11-09 21:14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1-11-09 21: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专家谈浙江考古贡献:用80余年还原中国百万年历史

小莫角山遗址。良管委提供

中新网杭州11月9日电(童笑雨)“浙江用80余年时间还原了中国百万年的历史,构建起浙江一万年的文化发展谱系和年代框架。”11月9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如此评价浙江对中国考古的百年贡献。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和利用,打响“文明之源看浙江”品牌。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良管委提供

11月9日,“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新闻发布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与会专家对浙江考古事业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

王巍表示,浙江考古自1936年于良渚发端,在此后80余年中,为中国考古学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以及世界考古学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原称为‘蛮夷之地’的浙江因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一次次给我们惊喜。”

他提到,上山、跨湖桥、河姆渡、马家浜、良渚、钱山漾等新石器考古学文化均以浙江地点命名。在临平茅山、余杭良渚古城、余姚河姆渡、萧山跨湖桥、余姚施岙、浦江上山等地发现的稻作遗迹,基本建立起了水稻起源、演变以及与此相关的稻作农业演进的大致序列,也证明了中国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王巍说,这不仅让世界重新认识了远古中国,实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也为世界遗产提供了一项东方文明的模式。

考古验证已知、探索未知、颠覆认知。他提到,浙江考古也实证了浙江先民对中华文明、世界发展乃至人类进步不可估量的重大贡献。

如从已有考古成果看,浙江长兴七里亭遗址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也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为数不多的超过百万年的遗址之一。

据悉,目前浙江已发现逾20处上山文化遗址,不仅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群,印证了万年浙江的悠久历史,还实证了浙江是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

“我们也发现了这样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目前中国已知9000年前的早期遗址近半数在浙江。”王巍说。

他提到,在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世界最早的独木舟距今8000年;余姚田螺山遗址还出土了迄今发现中国最早的人工栽培茶树遗存;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湖州钱山漾遗址是中国乃至世界人类利用家蚕丝纺织较早的实例。浙江瓷窑址考古的成果实证了原始瓷起源与成熟青瓷出现这两个制瓷史上里程碑式的技术跃进,均发生在浙江。

值得一提的是,他表示,浙江考古除坚守田野外,近些年在工作理念、思路和方法上也都取得长足进步。目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已建立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地质考古、遥感与GIS考古、水利与工程考古、有机质文物保护等实验室。(完)

(童笑雨)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