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摆放的小细节 映射出了什么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关注“城市书房”这种新鲜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正因为如此,“城市书房”的图书摆放就不太严苛,闲庭信步、安闲自在、怡然自乐,这种心境应该是最契合“城市书房”氛围的。

图书摆放的小细节 映射出了什么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21-11-12 19:0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21-11-12 19: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关注“城市书房”这种新鲜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除了探究这种全新阅读空间的运营、服务模式以及可持续经营等宏观问题外,我还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城市书房”的图书摆放问题。

  虽然这个小细节最终不会出现在我的调查报道中,但恰恰是它,解答了我关于“城市书房”与图书馆这两种业态有何种区别的疑问,并由此窥探出了这两种阅读空间模式下各自所映射出的文化意义。

  都可以免费借阅、都可以坐下来静心阅读,探访之初,对“城市书房”与图书馆这二者有何不同,我是一直心存困惑的。与在图书馆工作了三十余年的“老图书馆人”老赵的交流解除了我的困惑。

  这是我之前没有观察到的细节。在图书馆,书籍是按照明晰的分类法进行排架摆放的。换言之,每一本图书都会分门别类地摆放到相应的位置。“城市书房”则不然,这里只是粗线条地将图书按照类型进行了划分,然后就上架摆放了。如果说图书馆的摆放严谨,那么“城市书房”的摆放则可以称之为随意了。这二者所构建的空间氛围与各自携带的文化属性就是最大的不同。

  图书馆因为藏书海量,且是钻研学问的地方,这就要求在图书摆放的过程中遵循严谨原则,并时时遵照同一个行业标准,只要是标准的图书馆,都会很轻松地在相同次序的书架上找到同类书籍。“城市书房”则不然,在氛围营造上,它更强调轻松惬意、简洁明快,用柔和的灯光与造型勾勒出温馨与舒适,让读者有如在家中书房的感觉。读者置身其中,与其说是为了埋头苦读,更不如说是在利用闲暇时间,通过阅读来洗去浮躁,放松心灵。正因为如此,“城市书房”的图书摆放就不太严苛,闲庭信步、安闲自在、怡然自乐,这种心境应该是最契合“城市书房”氛围的。

  进一步来讲,图书馆接纳的更多的是治学者,而“城市书房”更像是借助书籍这个工具在精准把脉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与心理节奏后建立起来的释放压力的“解压场”和“心灵按摩场”,这里可以让忙碌的人们放慢匆忙的脚步,偷得浮生半日闲。

  从图书摆放方式的细微之处可以窥视出时代文化变迁。细想想,挺有意思。

(朱忠鹤)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