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博展出95件(组)文物再现两汉魏晋时期饮食文化

22日,“知·味——两汉魏晋时期辽宁地区的饮食文化”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从考古学的视角再现多元的饮食文化。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在辽宁境内发现的两汉魏晋时期壁画墓宴饮图,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

辽博展出95件(组)文物再现两汉魏晋时期饮食文化

来源:央广网    2021-12-24 18:39
来源: 央广网
2021-12-24 18: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源远流长。22日,“知·味——两汉魏晋时期辽宁地区的饮食文化”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从考古学的视角再现多元的饮食文化。

  作为中国饮食文化史的重要阶段,两汉魏晋时期是人们追求烹饪技术、饮食文化逐步走向多元的起点。此次展览从两汉魏晋时期辽宁地区饮食结构、饮食方式、饮食餐具的多样性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将考古出土文物中的器物与壁画摹本,以及历史史料相结合,以“双展线”的方式展现“有味道”的地域文化。

  本次展览分为“寻遍珍馐”“炮制佳肴”“啖味美器”三个单元,共展出文物95件(组),包括用来贮藏粮食的陶仓,用来舂米的踏碓,专供温食、行军使用的小型金属灶以及盘、盏、钵等。

  据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马卉介绍,根据文献记载及考古发现,中国古代的烹饪技法主要有:炙、烩、熬、炝、汆、蒸等。庖厨的设备自然根据烹饪的方式而多样。各类炊具在秦汉时期已经基本齐全。由于辽宁地区具有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双重生活环境,因此在两汉魏晋时期的庖厨设备中也具有这两种文化属性或生活方式的特点。

  来参观的游客李女士在看到灰陶炉(炙炉)时发出感慨:“原来古人也吃烧烤啊!”据介绍,“炙”就是用签将肉串好,再置于火上烤,就是如今的烤串。炙炉就是烧烤炉,在辽宁境内汉魏时期的墓中出土较多。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在辽宁境内发现的两汉魏晋时期壁画墓宴饮图,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在圆案或长案之上有条理的摆放着各种小型的盛器,如耳杯等。据介绍,精致的餐食与精致的餐具相配,体现了古人在饮食中对色、香、味的追求,也反映出古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马卉表示,希望通过展览可以让大家了解丰富的饮食结构与食材,科学而多样的饮食方式,延续至今的用餐礼仪,而两汉魏晋时期的辽宁人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为世人展现了当时饮食文化面貌,也为人们了解“有滋有味”的辽宁增添了别样的“味道”。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5月22日。(记者 韩宏)

(韩宏)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