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焦虑、不想上班?专家教你应对“节后综合征”

“干活效率低”“提不起精神”“晚上睡不着早上又起不来”……春节假期结束,有不少人反应自己患上“节后综合征”。(综合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健康四川官方微信公众号)

失眠、焦虑、不想上班?专家教你应对“节后综合征”

来源:央广网    2022-02-10 10:46
来源: 央广网
2022-02-10 10: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干活效率低”“提不起精神”“晚上睡不着早上又起不来”……春节假期结束,有不少人反应自己患上“节后综合征”。对此,专家提醒,应及时进行心理调节,减少“节后综合征”带来的不适。

  正确认识“节后综合征”

  “节后综合征”并不是一种疾病,只是一种对心理生理不适状态的戏称,指的是人们由假期的放松状态突然进入工作的紧张状态时,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被打破,进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春节假期中,很多人会参加各种聚餐,难免暴饮暴食。不再朝九晚五,有些人还会熬夜刷剧、玩游戏,一觉睡到大中午成为常态。

  开工之后,就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肠胃,期间很可能出现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强制早睡早起,因此晚上失眠、早上睡不醒、白天精神不振等现象并不奇怪。可以说,“节后综合征”主要是指情绪问题。

  多方调适 尽快进入状态

  积极进行心理调适。可以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自主选择了这样一份工作?自己的工作对于他人、社会有什么价值?自己有怎样的品质和特长,能够把这份工作做得比多数人更好?通过问上述问题,激发工作动力,转变看待工作的方式。

  尽快按照规律作息。恢复原来的生活节奏,确保作息规律、健康。晚饭不能吃太饱,以清淡为主,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睡前不要让大脑高度兴奋,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可用音乐等手段静心,或热水泡脚5~10分钟。

  争取做到劳逸结合。工作期间可设置一定的休息时间,通过闭目养神、聆听舒缓一些的轻音乐、读书阅报、多走动等方式调整身心。工作之余安排轻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慎终如始 做好健康防护

  在做好相关调适的同时,也应注意健康防护,慎终如始,时刻警惕新冠肺炎疫情。

  做好健康监测。要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减退、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新冠肺炎相关表现,不参加社会活动、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打网约车等,戴好口罩,及早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按规定就医,不自行购药、服药,以免延误诊疗,同时,要主动向单位报告健康状况,并按照单位的各项防疫要求返岗工作。

  把防护措施融入日常生活。要提高防护意识,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好习惯。接收邮件包裹时要正确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减少直接接触,对邮件包裹也可用消毒剂、热力消毒等方式进行消毒,处理完邮件包裹后及时进行手消毒或清洗双手,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碰口、眼、鼻。(综合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健康四川官方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