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信”成为冬奥珍贵的遗产

日渐深厚的自信,让我们逐渐放下了对金牌的执念,转向对“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认识。让真正的大国自信持续下去,这将是冬奥会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

让“自信”成为冬奥珍贵的遗产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22-02-21 17: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日渐深厚的自信,让我们逐渐放下了对金牌的执念,转向对“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认识。这种自信,在于开放、包容、团结、互鉴,在于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也在于对一些基本价值、基本立场的坚定不移

  一场简约、欢乐并不失浪漫的闭幕式,为北京冬奥会画上了圆满句号。人们不禁想起那场堪称温暖、从容、简约且充满世界视角的开幕式,和这些天里一个又一个瞬间。从二十四节气到一片片雪花,从运动员手中的海派绒线编结花束到颁奖礼服上的“瑞雪祥云”,各种细节呈现“中国式浪漫”,彰显着文明大国的文化底蕴。

  “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文化自信是多么重要。”开幕式后,张艺谋导演曾如此感叹。冬奥会,确实是一个让人重新审视“自信”、学会“自信”的绝佳平台。这届冬奥会,中国运动员创下了金牌和奖牌数量的新高,而我们在金牌面前已经学会不急不躁、从容淡定。有很多与金牌无关的画面,同样在人们心中定格。

  比如2月16日,高山滑雪男子回转项目落下了帷幕,中国运动员张洋铭和徐铭甫未能完赛。但赛后他们并不失落,反而用东北话跟记者唠起了嗑:“我俩争不了冠军,但是呢,得滑出风采!”虽然他们离领奖台还有一段距离,却收获了多个“第一人”的称号——“中国在冬奥会参加超级大回转比赛第一人”“中国在冬奥会滑降项目取得成绩第一人”……

  三位冬奥元老征战空中技巧混合团体赛摘银展现“岁月可摧,梦想不灭”的体育精神;金博洋经历四年低谷期再次站上冬奥冰场创个人赛季最佳成绩;羽生结弦挑战4A失败却赢得对手和观众们的赞许……回望整届冬奥,“突破自我”“刷新纪录”这些关键词频频出现,人们关注的已不局限于奖牌榜上的数字,而是赛场上一个个活生生的灵魂和那些有血有肉的故事。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出席第58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专场并发表主旨讲话时,也专门谈到这样的情景:“在冬奥赛场上,哪怕是最激烈的竞争对手也能和平竞赛、相互鼓励,因为他们的目的不是打败对方,而是超越自我。这样的精神也应该成为国与国之间的相处之道。我们愿与各国以团结为帆,以合作为桨,在后疫情时代同舟共济,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正是一个大国应有的自信和气度。日渐深厚的自信,让我们逐渐放下了对金牌的执念,转向对“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认识。这种自信,在于开放、包容、团结、互鉴,在于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也在于对一些基本价值、基本立场的坚定不移。

  冬奥会开幕式上,当最后一棒火炬成为主火炬,星星之火被巨大雪花包围,人们看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大义,也看到了“低碳环保”的国际趋势。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我们相对聚焦自身的文化背景,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我们更多关注全人类的未来。这个变迁,正是日益自信的体现。冬奥会是一扇窗口,透过它,我们看到了中国开放包容的大环境和中国人民坚韧强大的内心。让真正的大国自信持续下去,这将是冬奥会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

(徐晓语)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