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能缓解焦虑吗?当当网联合易观发布的《国民阅读洞察2022》给出了答案

读书能缓解焦虑吗?当当网联合易观发布的《国民阅读洞察2022》给出了答案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4-21 17: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当当网联合易观发布《国民阅读洞察2022》报告(下称“报告”),对当代年轻人关心的一系列读书问题给出了答案。

当当网通过联合易观发布此次报告,提出以阅读对抗焦虑,即是对此背景下深度观察做出的响应。保持长期的阅读习惯对于个人的滋养往往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报告也同时提出,长期阅读不仅可以帮助阅读者开拓视野、丰富内在,更能帮助控制情绪,缓解自身焦虑。

通勤路上选择短暂的“沉浸式”阅读

报告显示,从阅读的频次上来看,近60%有读书习惯的用户每周阅读3天以上;从阅读时长来看,有近30%的用户每日保持了2小时以上的阅读;而在这部分阅读人群中,90后、00后分别占比有30.3%、23.3%。

报告显示,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的被访者更喜欢在通勤时间阅读,其中多数人更喜欢在乘坐地铁、公交车或者飞机等交通工具时看书。

此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全国主要城市通勤时耗监测报告》显示,北上广深的上班族,平均每人要花41分钟通勤。36个全国重点城市中,有超过1000万人的上班通勤时间在60分钟以上。这样虽然挤占了个人的休闲时间,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远距离通勤反而成为了他们短暂而宝贵的“沉浸式阅读”场景。

去年当当网发布的《2021中国书房与阅读现状洞察》亦显示,通勤、马桶上、睡前等场景已经成为用户的“第二书房”。伴随着更多阅读场景的出现,当当网近年来也在场景化阅读方面持续推进,通过链接不同环境下的人群,激发公众阅读兴趣,唤醒全民读书热情。

打开“非功利”阅读的新世界大门

报告显示,在阅读对焦虑的缓解程度上,50.4%的被访者认为阅读对自身焦虑是有缓和效果的。

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你多读一本好书,就会对你产生影响。”换句话说,人们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职场、健康等问题产生的焦虑和压力。

阅读愉悦身心,尤其需要打开“非功利阅读”的新世界大门。“网红”教授罗翔认为,读书的目的有功利性目的和非功利性目的:前者是为了成功,后者是对前者进行纠偏。他提出,功利性阅读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学好专业,作为将来谋生的工具,但是更重要的是非功利性阅读,这可以让你感受真正的幸福。

报告显示,调研用户推荐的读过两遍以上的书单中,《平凡的世界》《活着》《西游记》《傲慢与偏见》《盗墓笔记》《大江东去》等都是文学、小说类的休闲阅读书籍,功能性书籍较少。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仅有两小时的自由休闲时间的工作日,仍然有48%的被访者愿意花费一半以上的休闲时间用于读书。

每个人的春天都有自己的专属颜色,不同场景下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恰逢世界读书日,当当以不同色彩和情绪标签相组合,生成多姿多彩的阅读流行色,打开春日阅读的新篇章。

问卷最后,当当发出“您希望通过阅读得到哪些收获?”的提问,报告显示,77.7%的被访者希望今年春天继续保持阅读的爱好,从阅读中收获快乐。以推广阅读为愿景和使命,当当希望,在书香阅读的道路上,让更多人用阅读抵御焦虑,相信阅读的力量。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