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演艺文化产业生态如何构筑,或许能在这里初见端倪

首当其冲的是文艺表演团体,没有档期没有收入导致团队没有办法生存下去的也并非个例,有些艺术团体也在积极展开各种拓展创收,比如建立线上艺术培训,线上直播演出。即真正推动对传统文化演艺产业进行转型化升级改造,推动其迈过工业产业化、产业互联网化、文化数字产业化的三座大山。

未来演艺文化产业生态如何构筑,或许能在这里初见端倪

来源:北青网文化     2022-05-18 13:58
来源: 北青网文化
2022-05-18 13: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据中国演出协会《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335.85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比增长27.76%,与2019年同比降低41.31%,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综合抗疫努力的成果,主要依赖于线下的演出市场在近两年起伏较大,行业内各从业主体也是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部分从业主体在疫情之前就已经存在的问题变得更棘手,生存难以为继。

首当其冲的是文艺表演团体,没有档期没有收入导致团队没有办法生存下去的也并非个例,有些艺术团体也在积极展开各种拓展创收,比如建立线上艺术培训,线上直播演出。但目前来看,线上盈利模式还不够成熟,对于没有国家艺术基金、演出收入和赞助支持的团体来说,直播也增加了成本。当前文艺表演团体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经营方式传统,缺乏市场竞争力,拓收渠道较少;作品内容制作体量大,难以大量下沉;新生代人才发展空间不足,难以成长为高水平人才。

对于演出场所,以专业剧场为例,从经营状况来看约80%剧院经营不善,未形成专业演出场所应有的地域辐射能力和优质演艺内容的持续供给能力,严重依赖政府资金扶持和补贴,事实上难以自负盈亏,未能形成稳定持续的经营模式与发展道路。剧院空间利用率、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效益发挥严重不足,核心原因是剧院本身经营问题导致的自然结果,难以稳定持续地供给高质量文化服务产品,难以有效地吸引人流、沉淀用户、服务群众。

而对于演出经纪,目前演艺经纪仍然是小作坊传统经营模式占主导地位,民营演出经纪业务以主承办商业营利性演出项目为主,社会公益性项目为辅,其中社会公益性项目主要为政府采购的惠民文化服务;而商业盈利性项目受各项市场要素较大,执行过程中边际成本普遍较高,利润率低,导致大量演出经纪机构生存发展困难,抗风险能力差。此外,因演艺经纪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导致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水平、专业业务能力良莠不齐,且职业生涯普遍缺少继续教育,难以有效支撑与推动现代化文化演艺产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仍处于粗放经营、各自为战、小作坊模式的低级形态。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好的文化艺术作品应该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落脚点。放眼整个演艺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然而现阶段存在着因“低频高价”造成的资产闲置、资源浪费与服务对象圈层化与人民需求间的矛盾。无论是国有院团,还是民营院团,对文化演艺产品都采取了“低频高价”的运营思路和摊销运作方式,制作成本摊销价格越高,越难以通过市场行为消化档期场次;而越难卖出,则又会导致摊销场次进一步降低,价格进一步提高。文化演艺行业上游各艺术表演团体便陷入了这种恶性循环的怪圈,下游所有从业主体都会因此遭受不利影响并承担着不利的后果。而最终表现,就是每年数量庞大的演艺项目不是中途夭折就是并未能真正服务终端群众,而因制作这些演艺项目所消耗的本就有限的社会资源,也被严重地浪费了。既未能服务于广大群众,也没有创造其应有价值。

这些问题交叉并存已经严重阻碍了演艺产业的发展活力与创新融合,必须要让行业真正释放潜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对行业进行“继承发展”与“改革创新”,体系化、系统化、创造性地解决上述诸多问题。即真正推动对传统文化演艺产业进行转型化升级改造,推动其迈过工业产业化、产业互联网化、文化数字产业化的三座大山。

“星动演艺”平台正是为了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而诞生的。据“星动演艺”平台创始人文漳介绍,“星动演艺”平台搭建与开发历时一年,目前已正式上线运营,用户可进行演艺内容发布上架、采购、商务合作、版权合作以及定制化服务的多项操作。比如艺术团体或制作单位可以在平台上与艺术家、演员和大量高校毕业生对接进行人才选聘合作,还可以与演艺服务资源商诸如声光电、服化道和广告营销等对接达成合作;平台上架演艺项目数据清晰、明码标价,买卖双方通过平台完成订单交易,全程有专业演出经纪人对接服务,大大优化了传统线下交易而产生的信息成本、时间成本。通过平台真正有效地将行业内各类资源整合与联动起来,在平台上完成从演艺内容制作、流通、商务和IP开发的完整产业链生态运转。

“未来我们将为平台开发配套软件工具,依托平台数据贯通,为不同角色的用户提供多场景、高效便捷的服务”,“星动演艺”平台创始人如是说,“我们的期望是利用技术为演艺文化产业解决问题,趋向良好的生态发展,同时产业支撑平台变得更加成熟,形成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消费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产、流通、消费生态体系。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