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现实才能赢得共鸣

《百川老朋友》将镜头对准老年人群体,既是对当下社会心态的深入体察,也体现了文艺作品对社会责任的坚守。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艺才能感动人、触动人,凝聚和发挥正能量。

观照现实才能赢得共鸣

来源: 人民日报
2022-09-26 16: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优秀现实题材作品为什么深入人心?重要原因在于此类作品秉持着关注人民心声、关心生活实际的创作态度

最近,看到这样一些呈现老年人生活状态的视频,令人眼前一亮:“把人生视作探险”“年过花甲气质不输当年”“希望活出精彩人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展示出老年人群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视频来自一档节目《百川老朋友》,该节目以真实的记录、朴实的诉说、深入的访谈,让不少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深受感触:“这不就是我爸妈吗?”“我的父母或许也可以去追求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的14.2%,预计到2025年,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2.21亿。老年人群体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和记录,他们的闪光点应被更多发现和书写,他们的情感与精神诉求也理应得到更多关切和理解。《百川老朋友》将镜头对准老年人群体,既是对当下社会心态的深入体察,也体现了文艺作品对社会责任的坚守。

观照现实才能赢得共鸣。让不少观众有切身体会的是,他们的父母已经步入老年阶段。节目中呈现的父母与子女的真实互动、长辈对晚辈无私关爱,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有观众评论:“看到了爸妈为家庭奉献的影子”“崇敬,为父母的大爱无私”“有一些反思,应该多去聆听父母的想法、尊重他们的选择”……由此可见,深入生活、观照现实的文艺作品,是可以引发共鸣共情的。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等词语,都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家庭观念。从古至今,家庭、家教、家风一直是文艺作品着重表达的主题。从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到倡导孝悌传统的故事,从歌曲《常回家看看》到电影《你好,李焕英》,再到近年来一系列关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影视节目,都蕴含着中国人孝老爱亲的深厚情结。

优秀现实题材作品为什么深入人心?重要原因在于此类作品秉持着关注人民心声、关心生活实际的创作态度。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艺才能感动人、触动人,凝聚和发挥正能量。

(张桂贵)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