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机构联合发布《以数字健康助力科学防疫 优化公众健康服务倡议》

《倡议》主要包括强化行业社会责任担当、促进精准医疗医药保障、提高基层数字服务能力、提升数字健康服务品质、营造创新发展良好环境、培育公众数字健康素养六个方面内容。支持平台型互联网医院联合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共同推动优质医疗卫生健康资源下沉,助力中小城镇、农村地区疫情防治。

多机构联合发布《以数字健康助力科学防疫 优化公众健康服务倡议》

来源:光明网 2022-12-23 19: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2年12月22日,在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指导下,北京师范大学高端智库国家数字健康中心牵头,联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互联网医院分会、中国医促会互联网医学分会、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微医、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好大夫在线、腾讯健康、百度健康、智云健康、39互联网医院、圆心医疗等近二十家行业学/协会、高校智库、医疗机构、互联网健康平台企业,在京发布《以数字健康助力科学防疫 优化公众健康服务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呼吁更好发挥数字健康技术和平台优势,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强化行业责任担当,携手共同保障人民群众的就医用药和生命健康安全。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新十条”要求,更好发挥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代表的数字健康优势,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近日组织召开“数字健康助力科学防疫座谈会”,北京、天津、浙江、宁夏、贵州等地卫生健康委,国内数字健康智库机构、行业学/协会,相关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企业的负责人等在线参会。根据与会各方呼吁和会议讨论情况,形成《倡议》。

《倡议》主要包括强化行业社会责任担当、促进精准医疗医药保障、提高基层数字服务能力、提升数字健康服务品质、营造创新发展良好环境、培育公众数字健康素养六个方面内容。

《倡议》提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代表、以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支撑的数字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开辟了抗疫“第二战场”,很好服务保障了群众在线问诊、就医购药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线下聚集传染和医疗资源挤兑。立足当前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规模服务优势和跨区域组织医疗资源优势,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企业在疫情期间开展在线义诊。强化对医护人员的健康关爱,鼓励无症状或轻症的医护人员在线开展医疗健康服务。

《倡议》倡言,促进精准医疗医药保障,积极推动以数字化方式对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等高风险人员、重点人群进行全面摸底、健康监测与分级分类健康管理。鼓励依托数字化平台、医药企业、流通企业、群众自发社团组织等共同组建线上诊疗药品应急供应保障联盟。鼓励通过网络社群、健康互助等方式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药品及防疫物资互帮互济。

《倡议》呼吁,针对疫情在基层、农村地区快速传播蔓延,尤其是元旦、春节“两节”将至,人员流动性大、聚集性强等问题,发挥医联体、医共体、基层数字健共体等载体作用,通过数字化方式更好提升基层医疗救治能力。支持平台型互联网医院联合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共同推动优质医疗卫生健康资源下沉,助力中小城镇、农村地区疫情防治。同时加强防疫科普和健康素养培育,缓解因防疫知识缺乏、基本就医用药需求无法满足导致的群体性恐慌。

《倡议》建议,完善政府主导下多方共赢的数字健康治理体系,加强疫情下医疗医保医药政策创新,支持数字健康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数字健康医疗机构和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服务群众、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加强数字健康助力疫情防治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以数字化弥合“免疫鸿沟”、健康鸿沟。

《以数字健康助力科学防疫 优化公众健康服务倡议》全文如下:

以数字健康助力科学防疫

优化公众健康服务的倡议

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了全球医疗卫生领域,影响了世界各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了社会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在党和政府坚强领导下,在这场百年以来最严峻的传染病大流行“狙击战”中,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代表、以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支撑的数字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疫情最严峻的阶段,开辟抗疫“第二战场”,持续为城乡群众提供在线咨询、复诊开方、在线购药、送药上门、心理咨询、防疫科普、健康管理等医疗健康服务,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在疫情中行动不便的老人、儿童、孕产妇、基础性疾病患者提供了基本保障,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线下聚集传染和医疗资源挤兑。“数字抗疫”有力推动了疾控与医药卫生应急体系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重塑。

当前,随着奥密克戎等变异株致病性的减弱、传播力和免疫逃逸力的增加,我国疫情防控在新阶段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精神,特别是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新十条”要求,更好发挥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代表的数字健康优势,盘活卫生健康资源供给,避免线下就医购药造成的聚集性交叉感染风险和医疗资源挤兑,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就医用药和生命健康安全。

我们倡议:

——强化行业社会责任担当。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规模服务优势和跨区域组织医疗资源优势,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企业在疫情期间开展在线义诊,鼓励医生、药师在所属医院互联网平台和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积极开展线上诊疗、用药指导、送药上门、防疫科普、心理咨询等服务,引导非重症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医疗、健康管理。强化对医护人员的健康关爱,鼓励无症状或轻症的医护人员在线开展医疗健康服务。支持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与公立医疗机构加强合作,开通线下转诊绿色通道,及时将出现病情变化的患者精准引导到有能力的医疗机构就诊。

——促进精准医疗医药保障。积极推动以数字化方式对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等高风险人员、重点人群进行全面摸底、健康监测与分级分类健康管理。发挥数字化平台数据分析和精准匹配能力,在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鼓励依托数字化平台、医药企业、流通企业、群众自发社团组织等共同组建线上诊疗药品应急供应保障联盟。鼓励通过网络社群、健康互助等方式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药品及防疫物资互济互帮。有序将重点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企业纳入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安全基础设施和应急保障体系,同时做好全程规范监管。

——提高基层数字服务能力。针对疫情在基层、农村地区快速传播蔓延,尤其是元旦、春节“两节”将至,人员流动性大、聚集性强等问题,发挥医联体、医共体、基层数字健共体等载体作用,通过数字化方式更好提升基层医疗救治能力。支持平台型互联网医院联合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共同推动优质医疗卫生健康资源下沉,助力中小城镇、农村地区疫情防治,为基层群众提供健康用药指导、线上线下联合门诊、精准转诊等便利可及的就医购药服务。

——提升数字健康服务品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积极响应人民群众在防疫新形势下的就医用药和预防保健新需求,不断推出效率更高、质量更优、用户体验更佳、获得渠道更便捷的数字健康产品和服务,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普惠、安全、便利的就医用药和健康管理服务。针对老年人、儿童、慢病患者等群体,积极开展数字健康关爱服务。优化数字心理健康服务,提供高质量在线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管理。

——营造创新发展良好环境。加强疫情下医疗医保医药政策创新,探索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常态化,为提高医生线上的积极性,建议放宽医事服务费收费标准,鼓励遵循不同级别的医生收费标准开展线上服务。完善政府主导下多方共赢的数字健康治理体系,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医生、患者、平台企业等多主体的积极性。支持数字健康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大力发展数字健康事业和数字健康产业,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数字健康医疗机构和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服务群众、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培育公众数字健康素养。用好数字化手段,加大疫情相关政策解读、防疫科普、健康教育,持续推出科学权威防疫指南、健康手册,触达百姓、家喻户晓,引导公众体验、使用“零接触”数字健康服务,缓解因防疫知识缺乏、基本就医用药需求无法满足导致的群体性恐慌。帮助提升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数字健康素养和数字适应能力。加强数字健康助力疫情防治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以数字化弥合“免疫鸿沟”、健康鸿沟,助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

(司达)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