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集美区首批智能回收机在杏滨街道、杏林街道、侨英街道、灌口镇街道投放,居民可以自行投递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并根据投递重量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到达一定额度还能提现。这批智能回收机使用情况怎样?“互联网+回收”效果如何?对此笔者进行了走访。
图为小区内的智能回收机
下午2点,杏林街道街道联发杏林湾一号小区居民黎先生拎着家里废弃的塑料瓶和快递包装盒,来到小区的“爱回收·爱分类”智能回收机前。手机微信扫码之后,回收机仓门自动开启,他把可回收物投了进去,智能系统自动称出重量,同时积分发放到他的账户。
对于这种回收模式,黎先生觉得十分便利,他说,“这个机器全天都可以投递,不同种类的可回收物可以一起投放,自动称重也很方便。”“爱回收·爱分类”厦门负责人王佳告诉笔者,“在厦门,我们所有可回收物扫码投递的回收价格为0.8元/公斤,投递满10元就能提现到微信零钱。目前,集美区已入驻了121台智能回收机。”
使用方便、全时在线,还有积分奖励,居民投递也很有劲头,当回收机接近满仓状态,后台系统根据实时运营状态和车辆定位、交通状况等信息,自动调度派单给最合适的清运员,并规划好最优清运线路,保障回收机内的可回收物在满仓半小时内及时清运。可回收物包裹上附有唯一识别的二维码,运输途中每次装车、卸货都会称重扫码,支持从源头到销售环节的全流程追溯。此外,“爱回收·爱分类”利用多种智能化手段,做到了全流程数据可控,可以有效管理垃圾分类前端收集、中端收运及末端处置数据,量化分类成果。
据了解,居民投递的可回收物被清运到末端集散场后,将按照不同品类精细分拣,之后进入相应的回收再生产工厂进行再生处理,最终“变废为宝”。“以我们回收的塑料瓶为例,经过再生处理后,可以做成雨伞、T恤衫、手提袋等各种物品。”王佳介绍,“通过把可回收物从生活垃圾里分离出来,可以实现1/3以上的垃圾减量,让这些再生资源免于和其他垃圾一起被焚烧填埋,让它们物尽其用,循环再生。”
联发杏林湾小区物业负责人李经理表示,当智能回收机进入社区以后,居民有着较高的使用热情,同时促进了广大社区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共同改善社区环境。并且,由于可回收物能够得到及时处理,也减少了杂物堆放带来的安全隐患。
截至目前,“爱回收·爱分类”在厦门思明区、集美区、海沧区和湖里区共铺设了超过666台智能回收机,单台机器的日均回收量在70公斤左右,全市日均总回收量46吨。预计今年全市投放的“爱回收·爱分类”智能回收机数量将超过1000台,通过建立完善的“点-站-场”体系,更好地助力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