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入冬预计将推迟至11月6日

近期,由于冷空气“缺勤”,北京一直处于“静稳天气”控制之下,气温持续偏高,雾霾不断。不过,冷空气已经在赶来“救场”的路上。预计从今晚开始,大风、降温将接踵而至,从3日起北京气温将大幅下降,而且将“跌跌不休”,预计5日最高气温只有13℃,8日夜间气温将跌至冰点。冷空气给北京“降温”的同时,也将把蓝天一并“送还”。

北京入冬预计将推迟至11月6日

来源: 北青网
2023-11-03 09: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月下旬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明起开启大降温模式

  北京入冬预计将推迟至11月6日

  近期,由于冷空气“缺勤”,北京一直处于“静稳天气”控制之下,气温持续偏高,雾霾不断。不过,冷空气已经在赶来“救场”的路上。预计从今晚开始,大风、降温将接踵而至,从3日起北京气温将大幅下降,而且将“跌跌不休”,预计5日最高气温只有13℃,8日夜间气温将跌至冰点。冷空气给北京“降温”的同时,也将把蓝天一并“送还”。

  10月下旬平均气温14.5℃

  最近几天,北京一直处于雾和霾的笼罩之中,空气扩散条件较差,能见度大打折扣,几乎每个夜间和早晨都有大雾,部分地区的最低能见度不足100米。从天气角度而言,这与北京近期缺乏冷空气,处于“静稳天气”控制有很大关系。气象专家介绍,所谓“静稳天气”,顾名思义指“平静、稳定的天气”,通常指近地面风速小,大气稳定(伴有逆温)的一种低层大气动力热力特征,大气持续静稳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哪些因素导致“静稳天气”产生?专家表示,从环流因素来看,如遇大气层结比较稳定,混合层高度降低,就会形成“静稳天气”,导致垂直方向无明显扩散,水汽、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从地形因素来看,山地、丘陵、盆地等特殊地貌易阻碍空气流通,降低大气自净能力,污染物不易在水平方向传输扩散。一般而言,秋冬季是“静稳天气”高发季节。不过,“静稳天气”只是产生雾霾天气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往年11月,北京已经寒意明显,而今年的北京却一直处于温暖的状态。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气象台获悉,今年10月,北京市观象台平均气温为15.6℃,比常年同期(1991年至2020年平均值)偏高1.8℃,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史上最高气温为16.1℃(2006年同期)。10月下旬(10月21日至31日),北京市观象台平均气温为14.5℃,比常年同期偏高3.4℃,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冷空气强度较常年显著偏弱

  近期如此温暖主要是因为自10月下旬开始,北京上空一直被高压脊控制,导致影响北京地区的冷空气强度较常年显著偏弱。与此同时,在西北气流和地形的共同作用下,下沉增温作用明显。这些因素最终导致10月下旬以来北京地区的气温明显偏高。不止是北京,今年10月下旬整个华北地区的气温都明显偏高。

  各地气温偏高其背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冷空气偏弱。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表示,近期,由于积聚冷空气的极涡较为偏北,冷空气较常年显著偏弱。此外,全国大部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长时间受西风槽后的西北气流控制,一方面槽后以下沉气流为主,造成近地层绝热增温,另一方面这种环流形势下天气晴好,有利于太阳辐射增温,造成气温上升。

  昨天,此轮升温过程达到顶峰。据中国天气网统计,截至昨天下午14时,全国有600多个站点气温突破11月历史同期极值,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出现大面积超过30℃的区域,临近立冬仍恍若立夏。不过,进入11月以后,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将会日渐频繁,“冷暖大反转”即将上演。

  明日起气温将“跌跌不休”

  未来一周,将有两股冷空气轮番来袭,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开启“换季式”降温。从今天开始,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从西北地区东部到华北、黄淮,一直到东北地区,今明两天气温将会明显下降。之后,预计还将有一股影响范围更广的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11月4日至6日气温将明显下降。

  北京市气象台预计,由于冷空气影响,预计今天傍晚至夜间,北京将迎来三四级北风,阵风可达六级左右,山区可达七八级,届时扩散条件将明显好转。这波冷空气将一股接一股,受其影响,5日北京还将有四级左右北风,阵风可达七级左右。预计从3日起,北京气温将大幅下降,而且将“跌跌不休”,预计5日最高气温只有13℃,8日夜间气温将跌至冰点。此外,4日夜间北京可能还会出现小雨或零星小雨。

  北风、降温和小雨的“夹击”之下,寒意将会十分明显,近期添衣保暖是关键,棉袄、羽绒服可以预备起来了。预计南郊观象台从11月2日到10日的最高气温在10℃至21℃,最低气温0℃至9℃。据了解,北京常年的入冬日是10月31日,今年由于天气显著偏暖,预计入冬的脚步将推迟到11月6日左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