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他一同在场的还有许多新中国的领导成员。超过3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75年来,这一时刻被一代代中国人视为当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那天出现在城楼上的几乎所有人,包括毛主席本人,都穿着一种在中国被称为中山装的特殊制服,”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刘卫说道。这所学校是目前中国顶尖的时尚学府之一。
“中山”是来自于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1866-1925)的名字。他首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并于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胜利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山装以其立领和前襟中央对称排列纽扣的设计,结合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式剪裁,深受孙中山和与其同时代的思想进步人士的喜爱。他们呼吁变革,以身着这种新式的设计为豪
“中山装的名字并非来自孙中山本人,而是由他的追随者和崇拜者为纪念他而命名并沿用的,这其中就包括毛泽东本人,”刘卫说道。他长期研究并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服饰历史的文章。
据刘卫介绍,20世纪50至60年代的中国服饰以统一性和实用性为特征,这与当时主流的社会思想和经济状况有关。单一深沉的颜色如“军装绿”和“警察蓝”占据主导地位,功能性被优先考虑,而直筒剪裁则因其节省材料而备受青睐。
“那时,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非常紧迫。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51年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纺织院校——华东纺织工学院,”刘卫说道。八年后,北京纺织工学院成立,1961年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1988年又更名为北京服装学院。
“这些名字的变更反映了纺织行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刘卫指出。20世纪60至80年代,一种涤纶的纺织物因其挺括滑爽、耐穿易干、不用烫、颜色艳、不褪色而在中国广为流行,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的确良”。
而1988年的改名,则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正式启动十年之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这一由中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为核心主导的政策大调整,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与世界接轨的信息最先是由中国国家领导人传递出去的,他们开始穿上西装出席各种公开场合。而此前的十年间,西装在经历着“文化大革命”(1966-1976)动荡时期的中国是完全消失不见的。
广州是中国城市中最早感受到改革开放措施的城市之一。这个城市拥有悠久的商业历史——它在18世纪和19世纪以“Canton”这个名字被进行中西贸易的人们广为熟知。作为毗邻香港的港口城市,广州成为了中国大陆与全球时尚和纺织市场之间的桥梁,在促成二者交流的同时,广州也华丽变身为中国的第一个时尚中心。
“在广东实行的针对投资者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港商和台商来此建厂。当时有一个词叫做 ‘三来一补’,指的就是‘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它是一种由外商提供原料、技术、设备,中国企业按照外商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产品并收取加工劳务费的合作方式,”刘卫说。“这些广东的工厂,大部分采取的就是这种方式。”
“当时许多下订单的公司是欧洲的时尚公司,他们最初不愿直接与广东的工厂打交道,而是通过在香港的商业伙伴进行代理合作,而这种方式也随着广东迅速崛起为 ‘世界工厂’发生了转变。”
第一个中国大陆与香港的合资企业正是位于广东东莞市的一家 “来样加工”的手袋厂,而这绝非巧合。从广东开始,西方时尚的影响开始逐步向中国其他地区辐射扩散。
1990年代中期,刘卫在北京服装学院的同事杨洁还在上中学,而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和时尚领域带来的变化已经全面展现。“电影、音乐、着装、发型……这一切都是一个整体,” 现年42岁的杨洁回忆道。那是一个香港娱乐明星占据着电视屏幕的时代,对于杨洁和他的许多同龄人来说,这些明星毫无疑问是当时的时尚偶像。
他清楚地记得自己作为班上第一个穿皮夹克的人颇为得意地来到学校,而班主任则委婉地劝诫他要以学业为重。
“经济改革使得普通中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也带来了思想的解放,年轻一代渴望自我表达,时尚成为他们突显自我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和当年革命者穿着中山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杨洁说。“你知道那个年代最好的一点是什么吗?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出现,这意味着每个人在解读时尚时没有太多的参考,于是大家都给出了自己独特的答案,这些答案很多时候充满了原始的创造力,”杨洁说道。
曾经让杨洁引以为傲的皮夹克实际上是他的母亲的。杨洁的母亲是一位颇具歌舞天赋的苗族妇女,而苗族人的服饰则以独特的配色和灵动多彩的刺绣闻名。
“我妈妈与家里其他全身穿着民族服饰的长辈不同,她喜欢用一些现代元素与传统服饰相搭配。她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为我注入了一种独特的时尚感,这种时尚感指引着我先是在北京服装学院求学,此后又在米兰的一所时尚学院深造。” 杨洁说道。
2006年,杨洁从意大利学成回国后,率先在北京服装学院开设了男装课程。“作为一名设计师,我的创作代表了我所经历的一切——无论是身体上的、情感上的,还是审美上的,” 他说。“我相信中国时尚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