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反向抹零”抹去消费信任(民生观)

莫让“反向抹零”抹去消费信任(民生观)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5-05-12 09:40
2025-05-12 09: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消费者购物体验愉悦,企业发展才能长远,市场繁荣方能持续

针对消费者反映的“反向抹零”问题,永辉超市发布整改说明,承认部分门店存在现金支付“反向抹零”情况,表示将进行整改。

所谓“反向抹零”,是指商家在结算时将应收金额进行“四舍五入”,零头大于等于5时向上取整,多收顾客零头。比如,据媒体报道,重庆消费者在超市购买了标价7.96元的淡虾米,用100元现金支付,却被收取了8元。

抹零本是商家让利于买家的做法,但近年来,“反向抹零”的现象却屡屡发生。在一些人眼中,几分钱的零头或许微不足道,但怎样处理这个零头,本质上却反映了商家是否尊重消费者权益、遵守市场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反向抹零”涉嫌价格违法,且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消费者选择在商家购物,是基于对商家的信任。“反向抹零”打破了这种信任,让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也令购物体验打折。当今生活节奏快,对很多消费者来说,小小几分钱,不值得花时间、精力去跟收银员讲道理,或者投诉维权,但真的不掰扯、不投诉,心里又不爽,消费体验打了折扣。

此外,当下,移动支付便捷且普遍,使用现金支付的是什么人?以老人、儿童等居多。他们对价格更敏感,在维权方面又更弱势。占这些群体的小便宜,更是令人反感。

治理“反向抹零”,还应多方协同,共同构建公平消费环境。

监管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此类价格违法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同时要畅通投诉渠道,让消费者维权门槛更低、更方便。

整改“反向抹零”问题,承担直接责任的是企业。对于商家而言,“反向抹零”看起来多赚了点钱,但损害的却是自身诚信,“抹去”的是消费者的信任。为蝇头小利损害商誉,长此以往,消费者还会来吗?只有恪守诚信经营原则,反思自身经营理念、寻找管理漏洞,切切实实进行整改,才能让更多消费者看到诚意。

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愉悦了,企业的发展才能长远,市场的繁荣方能持续。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2日 13 版)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