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上海打造多样“海派文化”公共文化会客厅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上海打造多样“海派文化”公共文化会客厅

来源:新华网    2025-05-20 07:21
来源: 新华网
2025-05-20 07: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人们在上海徐家汇书院读书(5月17日摄)。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重点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通过重大文化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了一批具有“海派”特色的文化新地标。目前,全市已形成徐汇“艺术西岸”、长宁“舞蹈艺术会客厅”、黄浦“艺术外滩”等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据统计,2024年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累计服务近2000万人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500余场次。

这些多元化的公共文化空间,既满足了市民日常文化生活需求,也为游客深度体验海派文化提供了重要场所,成为展示“海派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演员们在上海西岸大剧院音乐剧工作坊讨论编曲(5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小朋友在上海徐家汇书院读书(5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小朋友在上海西岸大剧院参加儿童实验剧团活动(5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在上海历史建筑“外滩·老市府”,观众在“上海色彩”年度主题展览中拍摄雕塑作品(2025年1月9日摄)。

新华社发(陈浩明摄)

人们在上海徐家汇书院读书(5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坐落在黄浦江畔的西岸梦中心(5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市民在上海气象博物馆参观(5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学生在上海气象博物馆研学(5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在上海大剧院举行的庆祝上海芭蕾舞团经典版芭蕾舞剧《天鹅湖》全球首演十周年特别活动上,上海芭蕾舞团演员吴虎生和戚冰雪在演出《天鹅湖》精彩片段(2025年2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在2025“国际舞蹈日”公益系列活动中,舞蹈爱好者们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参加舞校专业体验课(2025年4月26日摄)。

新华社发(陈禹州 摄)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