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 一粥一菜加一茶

秋分节气 一粥一菜加一茶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10:56
来源: 北京青年报
2025-09-23 10: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秋分为秋季第四个节气,此日昼夜均而寒暑平,此后北半球渐入深秋。养生需润肺燥、暖中焦、通经络,为冬藏固本培元。推荐一粥一菜一茶,助您平和度秋分。

莲子百合大枣枸杞粥

百合5克、枸杞10克、大枣10枚、莲子1两、大米适量,加适量水熬粥。

莲子可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养心安神;百合可补肺阴清肺热,止咳化痰,养心阴清心热,宁心安神,养胃阴清胃热。大枣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养心补脾,保护胃气。枸杞子可滋补肝肾,明目,益精血。秋季此四物熬粥,可滋补五脏,滋阴润燥,为秋季调补之佳品。尤宜于秋分时节,秋燥明显,心神不宁,脾胃不和,脏腑虚弱者。

雪梨银耳红枣莲子汤

雪梨1个、银耳30g、莲子20g、红枣5枚。雪梨去皮切成块,银耳一朵、莲子若干和红枣10余粒泡发洗净。雪梨、银耳、红枣、莲子和冰糖适量放入锅中,加足量清水(水量大约是所有食材的2-3倍),大火炖开后转小火1小时即可。

此汤具有润肺镇咳、健脾滋阴之效,适宜于秋燥,脾虚不耐滋补者。

杏苏茶

甜杏仁5颗、紫苏叶3克、陈皮3克、茯苓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3-5杯。

杏仁性平味甘,入肺大肠经,可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紫苏性温味辛,入脾肺经,可发汗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和胃止呕、理气化痰止咳;茯苓性平味甘淡,入心肺脾经,可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陈皮性温味辛苦,可温胃散寒、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诸药合用,仿“杏苏散”义,轻宣凉燥,理肺化痰。秋分时节,凉燥明显,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者,可常饮用。

秋分养生首防凉燥

秋分时节人体阳气内收,阴气渐长,肺卫受凉燥所伤易见咽干痛痒、干咳少痰、皮肤紧绷;脾胃受寒易致脘腹冷痛、腹泻;关节气血不畅则见肢冷酸痛。

秋分养生首防凉燥,重点护住颈后(风池)、小腹(关元)、足心(涌泉),忌赤脚踩凉地。早卧早起收敛神气,晨起叩齿吞津以润脏腑。日出后练习太极拳、五禽戏,傍晚用掌心搓热肾俞穴(腰部),忌大汗淋漓。

秋分药食养生原则:减辛增酸防伤肺,温和清淡温脾胃。忌生冷海鲜,防寒湿直中脾胃;忌燥烈调味,免助燥伤津血。宜食雪梨、杏仁温润肺金,糯米、桂圆暖中散寒,黑芝麻、桑葚滋阴通络。

本组文/李金辉(北京老年医院)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