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联合儿科、检验科及妇产科等,探索了高通量基因捕获测序方法在矮小症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创建了矮小症的“精准”临床诊疗流程。摸索“对人下药”的个体化精准治疗,让治疗副作用预测和管理、其他相关疾病风险防范和优生优育成为可能。日前,该研究荣获北京协和医院2016年度医疗成果奖一等奖。
矮小症是对体征的描述,凡是比其他97%的同族同龄儿童要矮小的儿童,都可诊断为矮小症儿童。各系统慢性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以及各种遗传缺陷疾病均会导致矮小。20世纪70年代,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在史轶蘩院士的率领下,建立了人血清生长激素检测方法和正常值范围,使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GHD)有了诊断方法。20世纪80年代末,史轶蘩等在国内率先开展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临床注册研究,验证了生长激素治疗GHD矮小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不缺生长激素也会矮小,生长激素缺乏的发病机制是怎样等问题仍然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北京协和医院较早开始利用高通量二代捕获测序技术对矮小症进行基因检测。结果为38.8%的特发性矮小患者找到了致病基因,为17.9%的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找到了致病基因。
基因诊断明确了矮小症的病因后,可实现对治疗副作用的预测和管理、优生优育和对其他相关疾病的防控。例如,对不缺乏生长激素的特发性矮小患者进行rhGH注射治疗,可能会引发肿瘤等严重副作用。一旦筛查出rhGH治疗的高危患者,就能将注射rhGH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扼杀在摇篮中,大大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该院内分泌科建立了矮小症的“精准”临床诊疗流程,为传统生化手段无法明确病因的矮小患者进一步行病因的基因诊断。项目所应用的基因芯片、全外显子乃至全基因组检测的手段为矮小症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和推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