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再有人因食野蘑菇中毒 医师提醒谨防“假愈期”

作者:翁淑贤 来源:广州日报
2017-05-22 17:10:20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黄良辉、蔡霞、吴燕玲

广州地区每年四至七月气候温暖潮湿,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的季节。并不是所有的野生蘑菇都营养多多。据了解,广东地区的毒蘑菇超过100种,但至今还没有快速可靠的方法可鉴别蘑菇毒性,一不小心吃错就会中毒。近年来致中毒人数最多的有两种:白毒伞和铅绿褶菇。其中白毒伞毒性最强,只要食用约50克即可致命。

“春夏季节,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雨水丰富,比较适合各种蘑菇生长,存在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的安全风险。”昨天,广州市食药监局联合广州开发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在萝岗香雪公园举办主题宣传,该局食品监管执法分局副调研员林政提醒市民、游客防范野生蘑菇食用风险。

白毒伞

毒性最强最多人中招

广州再有人因食野蘑菇中毒 医师提醒谨防“假愈期”

白毒伞又名鹅膏菌,菌体为白色,与一种名为鸡枞(又称三八菇、鸡肉菇)的食用蘑菇颇相似,常生长在山区、植物园等潮湿杂草丛生的地方,在广州白云山、萝岗、增城等山区,以及华南植物园、帽峰山、天鹿湖、火炉山等地都有发现。白毒伞含有剧毒,只要食用约50克(一两)即可致命。2000年至2014年3月中毒致死的43人中,95%是因误食了致命的白毒伞。

案例 今年有市民中招 有人死亡

今年3月24日,来自重庆的黄伯在花都洪秀全水库见山上长了一大片鲜嫩的白色野蘑菇,就采了大约1斤跟鸭蛋一起煮面条与妻子、女儿、女婿同时进食。当天4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尿黄、眼黄等症状,查出严重的肝损害。无独有偶,同日在江门市打工的湖南民工姜女士在圭峰山采了七八两鲜嫩的白色野蘑菇,炒肉吃后出现剧烈呕吐、腹痛腹泻,送医后也查出严重肝损害。这两批病人送到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幸亏及时救治都转危为安。姜女士的1名老乡同时也采食了圭峰山的野蘑菇,同样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在当地抢救无效死亡。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鉴定,这两起肇事蘑菇正是白毒伞。

铅绿褶菇 引起中毒事件最多的品种之一

广州再有人因食野蘑菇中毒 医师提醒谨防“假愈期”

铅绿褶菇是常见的剧毒蘑菇,在广东省农村、山区分布较广,通常在夏秋季雨后的草坪、蕉林土地上群生或散生,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极相似,易被误采误食。它所含有的毒素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但也有些具有类似白毒伞的毒性,对肝等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进食量大时也会致命,是近年广东省内引起毒蘑菇中毒事件最多的种类之一。

案例 荔枝树下采摘 5人食后中毒

2015年7月,广州市增城区新塘有村民在村后山自家果园荔枝树下采摘了约900克野生蘑菇,午餐时食用致5人先后出现呕吐、腹痛、头痛等不适症状,经医院门诊及时对症治疗后康复,无重症、无死亡病例。后据调查鉴定,5人是因误食铅绿褶菇中毒。

注意 “土办法”分辨蘑菇毒性不可靠!

坊间流传着一些“识别毒蘑菇”的“土办法”。不过,据广州市食药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还没有快速可靠的方法来鉴别蘑菇的毒性,仅凭借肉眼观察或所谓流传的土办法来辨别野生蘑菇的毒性,不可靠!下面这几个误区,真相是这样的——

误区一:颜色鲜艳美丽的蘑菇有毒,色淡普通的蘑菇没有毒。

真相一:从色彩判断蘑菇是否有毒站不住脚!部分长相不好看的野生蘑菇也可能有毒,而颜色鲜艳的也有食用蘑菇,如红菇。

误区二:蘑菇与银器、生姜、大米一起煮,液体变黑证明有毒,不变黑的没毒。

真相二:实验证明毒蘑菇与银器、生姜等同煮不一定变黑。

误区三:以前吃过“同样”的蘑菇不会中毒。

真相三:外观相似的蘑菇有可能是不同品种,或者发生变异,甚至可能被有毒物质污染。

误区四: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真相四:蘑菇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生长环境无“清洁”或“肮脏”之分,更与蘑菇的毒性无关。像白毒伞等毒蘑菇都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

误区五:虫子不吃的蘑菇有毒。

真相五:许多剧毒的蘑菇成熟后同样会长虫子,被蛀。

教你三招 远离毒菇

1. 野生的蘑菇不要采食,自家花圃里长出的蘑菇也不要采食。

2. 慎买混杂的野生蘑菇,外出旅游不要在路边摊档购买散装的、混杂型野生蘑菇回家食用。

如需购买请到当地正规的商店购买有预包装的单一食用菌“纯品”,如购买的是“杂品”,夹杂毒菇的几率会提高。

3.餐馆蘑菇“新品种”慎尝。为招揽顾客,有的餐馆会推出一些市场鲜见菇类“新品种”,如“野生牛肝菌片”“野生鹿花菌”等。这些“新奇”的菇类菜式也存在一定食用风险,建议不要品尝。

敲黑板 中毒后明显好转可能是“假愈期”

据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运超介绍,毒蘑菇中毒一般是急性的,发病的潜伏期短则数分钟,长则数小时或数天。按其发病特点临床可分为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损害型、神经精神型等。中毒早期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样表现,应马上用指头或筷子压舌根催吐,口服温开水反复催吐2~3次并尽快送医。为便于鉴别毒性,应保留食用过的毒蘑菇以便尽快送检确定种类及中毒类型,方便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

特别需要引起警惕的是,死亡率高的剧毒蘑菇中毒尤其是肝损害型、肾损害型的中毒患者,早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表现可能在中毒后数小时至2天内明显缓解,但这其实是进入临床常见的“假愈期”,因此麻痹大意中断诊治。

岂不知此时毒素已逐渐侵犯人体各脏器,病人在中毒后2至5天内出现内脏损害,尤以肝损害最为严重,极易造成死亡。致命白毒伞就属于这一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