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刀下没留住人”引发观众狂欢 电视剧的99个“俗梗”照出了啥
本报记者 陈熙涵
类型化生产模式越成熟,套路就越多,创新就越难,导致我们的荧屏充斥着似曾相识的脸谱化人物、千篇一律的情节结构、落入窠臼的情感关系等等。日前,有人在网上曝出一份“电视剧里最常见的99个俗套烂梗”的榜单,这个起底常见套路和桥段的帖子不胫而走,或多或少与不同年龄层次观众们的观剧经验相关联,所以立刻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桥段数不胜数,“弱智”剧情和“烂梗”叫人望而生畏
影视剧诞生一百多年,催生的经典桥段数不胜数。在前人摸索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受众喜爱的体系和套路本无可厚非,一些影视剧工业化制作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也都有自己的一套模式。但由“弱智”的剧情和千年不变的角色堆砌出的“烂梗”,实在叫人望而生畏。
前阵子有一部新剧,上来一场戏就是“刀下留人”的大场面,就在观众忙不迭要吐槽的时候,奇迹般的突转竟然发生了———刽子手手起刀落,最终刀下没有留住人。不少观众纷纷发弹幕表示,“这绝对是看剧那么多年来,最大快人心的一次”;“第一次在国产剧里看到刀下没留住人”,这种“不按常理出牌”可能预示了这是部好剧。
对“刀下没留住人”的欢呼说明了什么,这确是值得深思的。近年来,纵然国产剧方面诞生过一批剧本基础扎实、艺术特色鲜明的优秀作品,但“原创精神的缺失”“剧作独创意识的缺失”的诘难之声依然是围绕国产电视剧的最强音。有观众在谈及“俗梗”时,将“走过的最深的路,就是电视剧里的套路”这样的话,作为对电视剧千篇一律套路化的讽刺。令人遗憾的是,对这些诘难,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似乎都毫无办法。
编剧需不断自问,什么才是观众未曾见过的
独创性作品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永恒追求。要想在年产15000集、播出8000集的电视剧市场中脱颖而出,独创性应该是撬起收视的唯一支点。事实上,《士兵突击》《亮剑》《闯关东》《暗算》《潜伏》 等一批优秀的国产电视剧无一不是独树一帜的原创作品。
《京华烟云》等剧的编剧张永琛当年曾深有感触地说过,“丰厚的生活是创作底气。只有通读历史,扎根生活,写出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潜伏》的编剧兼导演姜伟在总结成功的经验时也谈到:“如果你想要在这个行当(编剧)里生存,想发展,必须抛弃那些见惯了的,而是不断地问自己什么是观众未曾见过的。”
在资本大举进入电视剧领域的今天,拼贴、复制、搞笑、无厘头等手段,被一些编剧视为亲近观众的方式。数字时代,更出现了一些编剧根据收视数据写剧本。这些做法看似尊重大众的收视取向,长此以往将对整个行业带来消极的影响。
影视剧在几十年间培养了一大批神经“粗壮”的观众?事实证明,“俗梗”并没有被消化,无奈的心情“反刍”出了一种自嘲式的幽默,受众当然并不认为“刀下没留住人”就是好的,他们只是希望以此为契机去思考一些事情,当编剧把“俗梗”当成创作惯性而停止思考,我们有理由呼唤更有朝气,更有新意的剧作产生,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俗梗”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