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儿童药不一定更好 专家:自我药疗具有风险

作者:王琪鹏 来源:北京晚报
2017-07-18 13:38:27

面对琳琅满目的外国儿童药,家长一定要看懂说明书再给孩子吃。

年轻妈妈李女士从日本旅游回来,买了一行李箱的儿童药。这些药都是她看了网上的帖子淘来的。虽然是第一次去日本,但李女士对这些帖子上提到的“特效”儿童药深信不疑。

在一些育儿微信群中,海淘儿童药已经非常普遍。但许多妈妈并不知道,在我国,儿童超标用药、用药不当的情况也比较普遍。根据《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84.9%的家长给孩子用药时存在安全隐患。而海淘儿童药作为一种“自我药疗”行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不冲动

海淘药品不一定更好

《去日本不得不买的12种神药》、《去德国必买的家庭药品清单》……在一些育儿论坛上,这样的“导购帖”备受年轻妈妈的追捧。随着海淘越来越方便,许多妈妈已经不满足于买服装鞋子,而是把目标放到了国外的儿童药品上。

在一些育儿微信群中,海淘儿童药也是妈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有的因为孩子咳嗽,在群里求购海外止咳药;有的刚刚扫货归来,把富余的药品拿出来转让;还有的干脆成了微商,专门做起了海淘儿童药的生意。

退烧的、止咳的、止痒的……妈妈们海淘的药品可谓是五花八门。然而记者发现,许多人在海淘之前,并没有真正接触过这些药物。为何陌生的“洋药品”会风靡妈妈圈?著名母婴亲子平台“年糕妈妈”创始人李丹阳解释,许多妈妈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认为海外的儿童药品更加安全放心,疗效也更好。“家长想当然地认为进口东西就是更好,觉得海淘药会给孩子更好的保护。但是在药品方面,这种思维方式比较容易‘踩坑’。”

北京市食药监局相关人士介绍,通过海外代购渠道购买的药品未通过国家食药监部门临床验证和质量检测等专业审批程序,不但产品质量和疗效均无法保证,滥用还会带来健康风险。相关人士称,不建议采用代购等形式从境外购买药品使用,而是应该到附近医院就医,或到正规的药店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药品。

作为有着医学专业背景的育儿“大V”,李丹阳也不建议家长们去海淘儿童药。“家长们不要相信任何所谓的特效药。”她说,如果家长买到一些海淘药物,又没有能力看懂药品说明书,只是根据一些代购商、网店卖家的介绍来使用的话,就很有可能控制不好剂量,或者用错药,从而对孩子带来伤害。

不值得

一种药只是名字不同

从2011年开始,北京和睦家医院药师门诊主任冀连梅就不断地向家长科普国外儿童药物知识。她告诉记者,家长们海淘的儿童药其实都是一些“小药”。这些药之所以能轻易地买到,是因为它们都是不需要处方就可以在药店买到的非处方药,大多用于感冒发烧等常见症状。而像一些“新特药”,一般人是买不到的。

这些药真的如同网上说的那样有“特效”吗?并不见得。冀连梅说,海淘儿童药许多是缓解症状的药,比如退烧药,这样的药物国内也有,效果也是一样的。由于是常见病的常用药,甚至连生产厂家都是同一家。有时候家长们淘回来的退烧药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其实就是国内的美林、泰诺林。“这些药的生产厂家都是强生公司,疗效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在不同的国家药名不一样。”

至于感冒止咳药,国外一般不推荐给孩子使用。在美国、英国、加拿大,4岁以下的孩子不推荐使用止咳药,4到6岁的孩子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比如感冒引起的咳嗽,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咳嗽频率不是太高的话,首选的则是一些护理的手段,包括居室温湿度调整、饮食的调整等。因而,中国家长买回来的感冒止咳药很可能不是药品类别的,而是一些“顺势疗法”的产品,类似于国内的偏方。“这种产品在制备时要用水进行无限倍数的稀释,就像把一滴墨水滴入大海里面,其有效成分的浓度几乎为零,除了水以外什么都没有。”因为只是起到了一个安慰剂的作用,冀连梅把买这种产品称作“漂洋过海去买水”。

冀连梅说,很多情况下,家长们是已经购买了国外儿童药,才找到她来咨询意见。她说,许多家长看不懂药品说明书,不懂单词背后的含义。比如说明书上的“一滴管”,家长就可能误以为是“一滴”。另外,包装上标注的“毫升”和“毫克”也容易混淆。许多家长海淘儿童药时都是“按图索骥”,这同样会有风险。在专业的医疗机构,通常把包装相似的产品当作“高危药品”来管理。同一个药厂生产的不同药品采用相似的包装,这可能方便了推广,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就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弄错。“因为吃错药而送医的案例并不鲜见。同样包装的药品,可能还分成人剂型和儿童剂型,比如剂量一个是0.5毫克,一个是0.25毫克,不是专业人士的话可能就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

不方便

缺乏儿童剂型家长犯愁

良药苦口,孩子不吃,这是令家长最为头疼的问题。而在国外,儿童药有各种各样的剂型,有溶液状的、粉末状的、冰棒状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口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驱使家长选择海淘。“海淘儿童药的人群主要是来自大城市,可见这方面的需求已经有了,但是药厂还没有跟进。”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近九成的药物没有儿童专用剂型。冀连梅说,有的药品在国内的选择余地比较小,家长只能把目光投向海淘。以婴儿用的维生素D3滴剂为例,新生儿出生14天之后,需要补充维生素D,这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来说尤其重要。然而,国内维生素D的产品种类少,且多是软胶囊的包装,使用不便,也不经济。而在国外,这种产品被做成了滴剂,而且还做成了不同的水果口味,儿童更容易接受。

更典型的例子是口服补液盐。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急性腹泻脱水有疗效的药物。这种药需要在孩子腹泻时尽早使用,及时地把电解质和水分补充进来。目前,国内只有一两个药厂在生产类似产品,家长在药店很难买到。而在国外,口服补液盐很常见,就像买饮料一样,在超市里就买得到。

“如果非要买的话,建议自己去国外的药店;或者由国外的亲友帮忙购买,至少来源可靠。”冀连梅表示,由于药品的真假无法保证,网上代购其实是冒着很大风险的。而且,药品是非常特殊的商品,需要严格的储存保管运输。网上代购的“买手”很可能没有这个条件,运输环节很容易出现问题,海淘的药品很可能就会变质成为“劣药”,从而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不糊涂

成人药掰片不等于儿童药

对于绝大部分家长而言,接触更多的还是国产药物。但由于儿童专用药或专用剂型缺乏,且很多药品缺乏儿童用药临床数据,因此很多时候儿童都会被当成“缩小版的成人”,按照“小儿酌减”的原则,或者通过剂量换算,把成人药给孩子使用,很多用药剂量甚至都是靠“手掰”来衡量,存在巨大的用药安全隐患。根据《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84.9%的家长给儿童用药时存在安全隐患。有数据显示,我国50%以上儿童都在超标用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黄琳介绍,儿童常常通过把药片掰片、溶解在溶液中、取出胶囊内容物等方式使用成人药品,这些给药方式从理论上讲是不科学的。理想的方法是选择儿童专用药品按照儿童药代动力学给药,但由于儿童专用药品严重匮乏,且许多药品缺少儿童用药数据,目前多是按照公斤体重或者体表面积计算给药。“一般而言,40公斤以上或者年龄12岁以上的儿童可以按照成人剂量给药。”

黄琳药师表示,药物在人体应用会有个体差异,人种不同或是同一种族不同个体某些基因差异,可能导致药物剂量、疗效和不良反应也都不一样。通过检测儿童常用药物代谢或药效相关基因,可以了解儿童对特定药物的代谢能力,评估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为儿童用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前不久,博奥生物开展的为1000名儿童提供安全用药免费基因检测服务活动,就是一次很好的公益活动。儿童安全用药相关基因检测对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避免用药不当对儿童造成的伤害,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支出意义重大。

本报记者 王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