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畅泳当心“游泳病” 重点防范五类传染病

作者:彭放 来源:长沙晚报
2017-07-24 10:38:35

入伏以来,市内各大游泳场馆人数激增。自7月13日开始,23家游泳场馆面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孩子们游泳消暑的热情更加高涨。昨日,长沙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发布游泳健康安全指南,提醒市民在尽情享受透心畅快的同时,应注意辨别游泳场所的卫生条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防范5类传染病。

疾病类型 传染性皮肤病

游泳者最好自备毛巾拖鞋

上周,梁女士带孩子去游泳馆玩,当天晚上孩子皮肤有点痒,第二天胳膊和脖子上都出现了红色小疙瘩。医生表示,脚癣、体癣、灰指甲等真菌感染容易在泳池传染,疥螨等寄生虫一般不会在池水中传播,却容易经共用物品传染。

【健康提醒】长沙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科副科长龙昱提醒,市民患有皮肤病或皮肤有破损,都不宜去公共游泳场馆游泳。游泳者最好自备毛巾、拖鞋、浴巾等物品。换衣服的时候,尽量不要让皮肤直接接触公用的凳子,换下来的衣服装进干净的袋子里,内衣最好裹在外衣里面装好。游泳前先淋浴,冲洗掉身上的汗液,以免汗液中的尿素污染池水;经浸脚池消毒,杀灭脚部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不要坐在泳池边的地面休息玩耍,以免引起病菌感染。游泳池的水含氯比较高,对头发和皮肤有一定的腐蚀性,建议每次游泳时间不超过两小时,游泳结束后立即洗澡。

疾病类型 眼部传染病

游泳时佩戴密封性好的泳镜

5岁的小童经常在小区的游泳池玩。前几天,她的右眼发红、刺痛,相同的症状很快蔓延到左眼,在医院被诊断为急性传染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医生表示,红眼病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一般在感染后1-2天内开始发病,沾染病毒的手、毛巾、水等都可以成为传播媒介。夏季各种病原微生物繁殖迅速,一些病原菌和病毒可通过“病眼-水-正常眼睛”,或者“病眼-手或物-正常眼睛”两种途径进行传播,以水源的传播更为普遍而迅速。

【健康提醒】患上眼部传染病的患者严禁去公共游泳池。健康人到公共泳池,应注意不和他人共用洗浴用品等,游泳时佩戴密封性好的泳镜,不要用手揉眼睛。游泳后,用清水冲洗一下眼睛,有条件的滴上几滴眼药水,如氯霉素眼药水等,缓解或消除游泳引起的结膜充血等不适症状。

疾病类型 妇科病和性传播疾病

经期前后两三天避免游泳

大学生小琳特别喜欢游泳,经常在经期刚结束就去公共泳池,结果引发了妇科炎症。还有一些女性患者疑惑,自己洁身自好,为什么会患上难以启齿的性病?医生介绍,除了性行为外,还有小部分性病患者是通过非性接触感染的,在公共游泳池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就可能引起感染。

【健康提醒】女性在经期前后两三天尽量避免游泳,因为这个时期机体免疫力差,很容易引发感染。

“性病经过泳池的水传播的可能性极小,更衣室、凳子、毛巾、栏杆等公共设施更容易成为各种性病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龙昱建议,尽量不要去人特别多的泳池游泳。换下来的衣服、毛巾等不要乱放,装进自己准备好的袋子里。游泳之后,泳具、泳衣要及时清洗晾干,不和日常衣服放在一起,以免污染。用手接触过公用设施后要用肥皂清洗,不要到别人刚刚躺过或坐过、尚未干燥的椅子上休息。

疾病类型 耳炎

发生呛水不要使劲擤鼻子

12岁的军军前几天游泳时不小心呛了一口水,回家后出现右耳朵疼痛,过了两天症状不见缓解,听力开始下降,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中耳炎。

医生介绍,游泳后最常见的是因呛水逆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患者,其中又以孩子居多。“孩子鼻咽管较平直,游泳池的水容易通过鼻咽部进入,并将细菌带入,从而诱发中耳炎。”医生说。另外,如果泳池中的水灌进外耳道,也可能产生炎症。

【健康提醒】游泳时最好使用游泳专用耳塞。如有水进入外耳道,可用棉棒放在外耳道口将水吸出,或歪头将进水的耳朵向下,蹦跳几下,同时向外方向牵拉耳廓,让水流出并擦干。游泳时如果发生呛水千万不要使劲擤鼻子,否则咽鼓管扩张,脏东西会随着咽鼓管进入耳内,引起炎症。游泳后如出现耳痛、耳朵堵塞,听力下降甚至出现晕眩,应警惕耳炎,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影响听力。

疾病类型 胃肠道疾病

游泳时尽量避免呛水吞水

7岁的童童在小区公共泳池游泳后出现腹泻。医生分析,孩子游泳后腹泻,除了受凉等原因,也可能是池水进入口腔造成的。虽然游泳池的水会经过消毒,但不能杀死所有的病原微生物,一旦孩子游泳时呛水或吞水,细菌就会进入体内。

【健康提醒】家长应教育孩子,不可以在泳池中吐痰或小便。游泳时戴好鼻夹和耳塞,注意及时换气,尽量避免呛水、吞水。游泳后应该先漱口再吃东西,以免病菌通过饮水、进食等进入胃肠道。

长沙晚报记者 彭放 通讯员 宁涵清 梅旸

指导专家:

龙昱 长沙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科副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