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b753f9fa310030f813cf40c
生活频道 > 教育
生活频道 > 教育

李兰娟院士勉励小学生:希望你们善于问“为什么”

李兰娟院士听学生们汇报。校方提供  发布会上,该校六年级学生朱李扬凭《智能升降环保小便池》获得李兰娟“善于发现、思考、钻研与探究”的评价。这是一款智能感应外加螺杆自动升降的小便池,能自动判断使用者高矮情况,并通过超声波安全区域监测,提醒使用者在安全距离使用。2020-05-29 09:13

代表委员热议研究生扩招:扩招后如何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金南则认为要建立健全“选才、育才、用才”全周期培养机制。在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袁直看来,导师再忙,也应把学生培养作为第一责任,一方面加强学术引导,一方面着力培养健全人格。2020-05-29 08:51

话教育发展 献改革良策

郑亚莉建议,一是以专业为试点,选择100个建设基础扎实、类型特色鲜明、行业产业急需的专业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试点,授予高职院校独立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点。马瑞燕建议,参照“公费师范生”“公费医学生”定向招生政策,推动全国每个省至少有一所高校,面向本省生源开展“公费农科生”招生,招生专业为急需紧缺涉农专业,定向招生定向就业。2020-05-27 08:49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得失几何

作为一线校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小学校长王欢表示,在线教学不同于线下教学,对学校课程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在线教学将从原先的外挂或应急角色,成为与线下教学并行的教学方式。2020-05-27 08:48

推动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破解“五唯”难题

5月24日晚,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视频连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就此话题进行讨论。葛道凯建议,教育“五唯”治理应坚持先行先试重点突破、系统治理整体提升的改革思路,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着力破解长期困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难题。2020-05-27 08:45

让“健康第一”真正成为教育界共识

全国两会期间,为中小学生“减负”、增强学生体质的问题受到代表委员高度关注。委员们认为,面对陈旧的育才观念、对体育科目重视不够等现象,是时候适度调整一下教育指挥棒的方向了。2020-05-27 08:44

在线教育应不断弥合数字鸿沟

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正常教学秩序被迫做出重大调整,在线教育成为应急状态下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停课不停学”基本覆盖了每一名学生,线上教学质量不断优化,在线教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2020-05-27 08:43

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要探索长效机制

今年两会召开之际,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转向了常态化。事实上,在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期间,以及开学复课之后,各地教育部门、学校都结合疫情防控,开展了对学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生命教育。2020-05-27 08:43

优化投入结构释放教育资源活力

“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教育财政资金监管机制,压实财政部门监管责任,切实加强日常监管。2020-05-27 08:42

打造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助力乡村振兴

庞丽娟:职称评审制度应该向乡村学校实质性倾斜,拓展乡村教师岗位晋升空间。乡村学校领导的高级职称评审单独划分名额,单独评审,与乡村一线教师的职称评审平行开展,以避免挤占教师名额。2020-05-27 08:41

教育部: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01万所 在校生2.82亿人

成人本专科招生302.21万人,比上年增加28.90万人,增长10.57%;在校生668.56万人,比上年增加77.57万人,增长13.13%;毕业生213.14万人,比上年减少4.60万人,下降2.11%。民办普通高中3427所,比上年增加211所,增长6.56%;招生135.86万人,比上年增加18.91万人,增长16.17%;在校生359.68万人,比上年增加31.41万人,增长9.57%。2020-05-21 09:43

武汉7万多初三学生返校冲刺中考 第一课既特别又饱含深情

5月20日,武汉市7.28万名初三学生返回阔别近4个月的校园,正式复学复课,以青春挺拔的姿态向两个月后的中考发起冲刺。(长江日报记者向洁 刘嘉 杨枫 施政 郭丽霞 杨幸慈 陈晓彤 通讯员杨国涛 胡蕴芬 吴宁刚 祝璟璇 邱凤英 王力军 王宁于腾 蔡育平)2020-05-21 09:27

一亿学生复课,疫情防控怎么做

时隔多月之后,教育部12日迎来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的首次发布会。此刻,疫情防控进入到了常态化阶段,大中小学在各地精心部署下,正在有序开学复课。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各种伴生问题不断显现,如应激反应、焦虑等心理问题、升学和就业等民生问题、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等教学管理问题等。2020-05-14 04:45

北京高三开学第一天 浓墨重彩“第一课”

27日早上7点,北京市大峪中学迎来了第一名到校的学生。通过深入开展“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广大师生爱国意识再一次爆棚,健康防护能力进一步加强,好好学习、决战高考、立志报国的激情再一次被点燃。2020-04-28 14:19

重磅书单!教育部首次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阅读指导目录

受教育部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研制并发布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指导目录》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其中小学110种、初中100种、高中90种。2020-04-23 08:50

两部门:高校学生疫情防控期间不得出校家长尽量避免进入校区

国家卫健委、教育部日前联合印发《大专院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学生入校前接受体温检测,合格后方可入校;无特殊情况,尽量避免家长进入校区。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得出校,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2020-04-15 08:08

疫情下中小学在线教育画像:超七成学生使用智能手机

教师在线教学的方式,占前3位的分别是统一观看国家或区域平台课程且教师集中答疑(56.04%)、播放名师课程且教师辅导答疑(48.46%)、教师直播课程(29.25%)。可见,疫情期间在线教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教师、学生和家长出发点不一样,因此,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2020-04-13 08:53

调查显示:超八成北京高校学生认同“云”学习模式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通信学院学生徐云岫最近很火——带火他的是那段视频“为什么现在还不能开学”。线上教学自实施以来,北京市共有66所高校陆续开始网络教学授课,目前共开设网络课程8.5万多门次,参与网络授课教师4万多人,学生累计选课超过了410万人次。2020-04-13 08:50

北京初高三返校时间确定后有何新安排?十问十答详解来了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今日正式发布消息称,2020年北京市高考时间确定为7月7日至10日,7月9日至10日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时间,中考时间确定为2020年7月17日至19日。2020-04-12 17:00

今年全国高考为何延期一个月举行?权威回应来了

3月31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低风险地区教育开学复课相关情况。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介绍,今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主要出于两点考虑:  一是坚持“健康第一”。2020-03-31 17:10

清华上交南大浙大武大西交联合发起 “春霖”抗疫助学行动公告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这场硬仗带来了新的挑战。2.政策咨询计划  国家专项政策公布后,六校招办将面向申请春霖行动的高三学生开展线上招生政策咨询。2020-03-12 14:11

光明时评:研究生扩招立足长远值得期待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同比增加了40万,受疫情影响,企业用工数将会减少,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剧。教育部决定今年研究生扩招18.9万,的确是人才培养既把握当下又立足长远的务实之举。2020-03-02 16:31

“相聚在‘云端’,一个都不能少”——记疫情下的“开学第一课”

题:“相聚在‘云端’,一个都不能少” ——记疫情下的“开学第一课”2月24日,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副教授胡耀光在线教授课程《生产计划与控制》。2020-02-25 08:21

图说 ▏开学战"疫"行动 你最关心的几个问题都在这里

寒假“余额”已经不足,疫情之下,如何进行校园防疫工作?高考是否延期?毕业答辩怎么办?留学生如何复学等问题备受关注,近日,教育部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了回答。2020-02-14 16:20

延期开学期间,初高中毕业年级学习如何安排?多地推出举措

为了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保障好师生身体健康,教育部日前发布了《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要求部属各高等学校、地方所属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等适当推迟春季学期开学时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获悉,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开设数字电视“空中课堂”专用频道,依托南宁市教育局录制的优秀课例,为广西中小学生提供优质课程资源。2020-02-12 08:19

取代自主招生,“强基计划”将带来这些变化

着眼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专业指向性更强;以高考作为入围依据;目前,“强基计划”第一批试点高校限定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36所高校入选。“强基计划”取消了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以学生高考成绩作为依据。2020-01-16 06:15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中文 | English